证词 联系我们

已经有 Masterlist,为何货物仍被扣在港口?

已经有 Masterlist,为何货物仍被扣在港口?

已经有 Masterlist,为何货物仍被扣在港口?

当 Masterlist 不再是进口顺畅的保证

许多进口商在获得 BKPM 或投资部 批准的 Masterlist(免税清单) 后感到放心。
逻辑似乎很简单:既然 关税与增值税已免除, 进口肯定一切顺利。

但自 2025年8月29日 起,政府实施新的 贸易部长令第16至24号(2025),这种假设 已不再成立。


Masterlist 只涵盖财政优惠,不等于进口许可

Masterlist 是一种财政优惠政策,为投资项目的资本品、零部件或原材料提供 关税与进口税的减免或延迟征收。
但它 并不免除进口商履行其他贸易监管义务,进口批准(PI)检验证书(LS)。

许多企业在 货物被港口扣留 时才发现,即便 BKPM 已批准 Masterlist,问题出在 贸易许可证尚未签发。


2025年贸易部长令全面重塑监管格局

政府颁布了 9项新规 取代 2023年第36号部长令。
其中,2025年第22号部长令 规定了 特定工业品类别:

  • 钢铁

  • 工业轮胎

  • 阀门与管道

  • 陶瓷、平板玻璃与安全玻璃

  • 下游塑料与特定化学品

  • 工业工具与零部件

这些商品现被列为 限制进口类别, 必须在进入 印尼关税区(DPIL) 前取得 PI 与 LS。

因此,即使 Masterlist 免税,HS 编码 属于限制清单,仍必须申请 PI。


常见案例

假设一家 工业零部件工厂 正在扩产,
它已获得 Masterlist, 计划自中国与日本进口零部件及维护工具。

船抵港后,INSW 系统拒绝 PIB 申报, 因该 HS 编码列于 2025年第22号部长令 附件中。

后果:

  • 货物滞港数周

  • 企业临时申请 PI

  • 产生滞港费、仓储费与生产延误

  • 免税优惠被额外成本抵消

原因并非 Masterlist 出错,而是 进口许可未齐全。


政府为何再度收紧?

2025年政策包旨在 强化工业进口监管配合进口替代计划。

过去,许多企业利用投资优惠进口零部件,却 未经过贸易验证流程。
政府现在希望:

  • 确保进口商品 确属项目所需

  • 防止 投资优惠被滥用于一般贸易

  • 提升 INSW 与 OSS 系统的可追溯性

因此,即便享受免税,某些工业品仍需取得 PI 与 LS。


保税区与 PLB 的有限豁免

部分进口商选择通过 保税区(TPB)保税物流中心(PLB) 进口以求灵活。
确实,2025年第22号部长令 规定,货物在 PLB 或保税区内 时,暂可无需 PI 与 LS。
一旦货物进入国内市场,相关规定即全面生效。

换言之,PLB 是临时缓冲方案, 而非豁免通道。


Masterlist 用户的安全步骤

  1. 核对 HS 编码
    对照 2025年第16–24号部长令,尤其第22号。

  2. 同步财政与贸易团队
    不仅要申请免税,也要提前办理进口许可。

  3. 提前使用 OSS/INATRADE 平台
    出货前申请 PI,系统与 INSW 联通,可自动验证。

  4. 利用 PLB 缓冲
    等待 PI 批准期间,先将货物存放在 PLB。

  5. 持续关注 HS 更新
    2025年分区系统允许随时调整 HS 清单,务必保持最新。


结论:0% 关税 ≠ 0% 风险

Masterlist 确实减轻了财政负担,但 并不替代贸易合规。
区别如下:

  • Masterlist = 财政优惠(关税与税收)

  • PI 与 LS = 进口监管(许可与核查)

二者 并行运行,互不替代。

2025年第16–24号部长令 实施后,所有进口商——
即便享有投资优惠——也必须遵守 PI 与 LS 规定。

因此,如果您的货物已列入 Masterlist 却仍被扣留,答案很简单:
➡️ 因为进口许可证尚未齐全。

Back To News